中新社张家口1月15日电 题:张家口坝上汉子于兵和他的暖冬梦
作者 谭地
2021年元旦前后的几日,家住张家口坝上的村支书徐久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了。今年新建成的村委会“太阳能+土壤蓄热+热泵”集成技术供暖系统平稳运行,坝上虽然遭遇了极端气温,但室内温度持续保持在22°C,非常的舒坦。
徐久云是张北县蔡脑包人,年轻时走南闯北,是个敢于创新的人。自2018年初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,就一直为采暖问题发愁。他说,近年来,政府大力推广的电代煤和气代煤采暖项目,不是气短就是使用不起,费力而不讨好。去年开始,政府给每户村民免费提供1吨无烟煤,因安全问题,也是曲高和寡。特别是村委会,还得雇佣锅炉工,非常的不合适。
1月1日,徐久云对记者说,冬季采暖,这是个让老百姓和政府都头疼的事情。
与徐久云同样悬着一颗心的,还有该技术的负责人于兵。昨天上午,于兵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,如何利用太阳能取暖,他研究了整整十年,坝上坝下,集热板和真空管,电辅助和热泵,无机盐蓄热和土壤蓄热,做的试验不下几十个。通过三年来的数据析,“太阳能+土壤蓄热+热泵”集成系统取暖技术不仅使用方便,而且运行费用低。他说,坝上地区冬天寒冷,每年都有极寒天气,电直热,空气源热泵和普通地源热泵不是运行费用高就是效率低下,都不行,而这项技术恰恰补足了这些短板,室外就是-40°C也能正常运行。
于兵是张北人,1991年毕业于沧州水专,工民建专业。十多年来,他一直浸淫于太阳能取暖技术的研究。他说,太阳能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,是真正的可再生清洁能源。
于兵说,太阳能是有太阳“能”,没太阳“不能”,特别是阴天和夜间,太阳就“不能”。因此,因此就需要蓄热,他想到了“土壤蓄热”技术。随后,他将太阳能和土壤可以跨季度蓄热的特点,采用廉价的真空管集热,使不稳定太阳能成为稳定的可利用热源,并源源不断提供给采暖系统,达到了很好的取暖效果。
菜脑包村支部书记徐久云说,不管用什么取暖,老百姓最关心的是经济实惠。该系统安装成本虽然比电采暖、气采暖高,但后期运行非常省钱。他介绍说,通过两个半月以来的运行数据看,室内温度基本控制在22°左右,但运行成本平均每平米每月不足4元,明年继续蓄热后,运行成本能降到1元左右。他不住地夸赞:“非常便宜,比城市的集中供热还便宜,老百姓都能用得起”。
2020年的最后一天,张家口市物业管理协会党委书记、张家口市房地产协会会长李宝现场观摩了该采暖技术。他说,冬季采暖,一直是让政府和老百姓都头疼的事情,而该项技术,简单而实用,而且运行成本低,非常适合在张家口地区推广使用。特别是一些乡镇政府、卫生院、学校、村委会和村民家家户户使用。同时,李宝建议,希望于兵能尽快组织研发材料,通过科相关部门技术鉴定,以便得以推广。
2019年1月23日,张家口市长武卫东曾表示,到2021年,张家口将全面建成清洁能源取暖城市,并通过示范城市的建设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规模化、普及化和科学化发展。
徐久云表示,村里已经是实实在在享受了太阳能取暖技术,他已计划明年在全村进行安装。他说,他和于兵的想法一样,期望张家口的老百姓都用上太阳能取暖,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过上暖冬。
据了解,张家口地区属于太阳能资源二类地区,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,平均日照时数为3000-3200小时,年太阳总辐射量为5860-6700mj/(m.a),非常适合于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推广应用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