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iaomeng100
雪莲
zhaodeyin88
hellogod
15235235134
miss2005
近日,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《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(试行)》,对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问题作出制度规范,明确了“下”的标准,规范了“下”的方式,疏通了“下”的渠道。《规定》的颁布实施,对于形成能者上、庸者下、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,克服为官不正、为官不为、为官乱为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(人民网)
刘备“三顾茅庐”,“村夫布衣”助三分天下。建安十二年(207年),46岁的刘备以刘皇叔的身份三顾茅庐,拜请年仅27岁的诸葛亮出山相助。他不因“诸葛村夫”而轻视,不因未立寸功的“无益人”而怠慢,而是“拱立阶下”礼敬尤佳,足可见其求贤若渴的至诚。自古青年即为邦之栋梁,国之羽翼,是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,子曰:“后生可畏,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。”毛泽东同志也说过:“青年若鹰扬屠龙之力。”当前,我们正进入改革开放的攻坚期,任务日益艰巨,形势亦是日趋紧迫,在选人用人上只有不断解放思想,更新理念、创新机制,为优秀青年人才开辟“绿色通道”,让有觉悟、有知识、有为人民服务决心的年轻人脱颖而出,才能发挥青年人才的力量。
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:“选人才要不拘一格,广纳群贤,不能求全责备。”现实社会也告诉我们,一个人只要干事,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说法与反映,一个干部有争议是正常的。而一个一点争议也没有的干部就需要引起人们的深思,他可能是一个不干事只做老好人的干部。实践证明,有争议的干部中的确也有不合格的,但真正的人才也往往在其中。因此对待有争议干部要辩证的看待,不求全责备,不因瑕弃玉。要怀着严谨的态度,深入实际,仔细甄别,搞清是非,透过现象看本质、看主流、看政绩、看公论,全面、辩证、准确、客观地进行鉴别,给出公允的评价。只要他们确实有真才实学,有改革创新的精神,有无私奉献的品德,就应当大胆起用。在工作中要用其长,补其短,使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。
选好干部、用好人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,让有争议的有才能的人能够得到公正的对待,既能鼓励他们的工作积极性,又树立了一个任人唯才的用人导向。
作者:晋鹏